小学生都开始“容貌焦虑”了?专家:要引起足够重视

  说起“容貌焦虑”,大部分人可能认为,这是成年人才会有的烦恼。殊不知,现在的“容貌焦虑”已呈现低龄化的趋势。

  “为什么人家都瘦瘦白白的,就我是黑黢(qū)黢的呢?”“我也想像我们班的那个同学一样,老师都夸她好看呢!”采访时,记者从家长口中,听到了许多孩子常说的话。从这些话语中,显而易见孩子对自己的容貌非常在意。

  在记者做的一项微型问卷调查中,发现有部分小学生有“容貌焦虑”。从群体上来看,男生和女生之间对容貌的在意程度也有明显差异。

  记者面向宁波三到六年级的小学生家长做了一个“您的孩子有‘容貌焦虑’吗”的小调查。在参与调查的408名家长中,有不到10%的家长表示,孩子曾向父母表达过“容貌焦虑”;近四成家长表示,孩子在意他人对自己外貌的评价。被问及“孩子是如何评价自己的容貌的”,54.16%的受访家长表示,孩子感觉自己很普通;41.67%的受访家长表示,孩子感觉自己很好看;4.17%的受访家长表示,孩子感觉自己不好看。

  调查显示,“容貌焦虑”这一现象在小学生阶段也有较大的男女差异。有近一半的女孩家长都表示,孩子在意他人对自己的外貌评价;而只有不到三成的男孩家长认为,孩子在意别人对自己外貌方面的评价。

  发现孩子有“容貌焦虑”,家长会如何正确地处理?77.14%的受访家长表示,会适时开导、赞扬孩子。还有14.29%的家长坦言,会帮助孩子提升颜值,从“根本”上缓解孩子的焦虑。

  小学生有多在意颜值?记者在网购平台上也发现了一些“端倪”。搜索“儿童化妆品”,有小孩子用的粉扑、眼影、指甲油、腮红、口红等,一应俱全,很多店铺的商品月销量超过5万笔,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。

  “这是哄娃神器啊!”家住鄞州的刘女士是“儿童化妆品”产品的老买家了,她表示,小学三年级的女儿一拿到化妆品,就能玩上一天,周末的时候也不愁带娃去哪儿玩了,“女孩子嘛,爱美也是正常的,让她感觉自己美美的,也能增强她的信心。她心情好,我心情也好。”

  吴女士的女儿今年读小学四年级。一次偶然的机会,她发现女儿的作文本上留下这么两行字,虽然字迹歪歪扭扭,中间还夹杂着拼音字母,但言语中透露着一丝“伤感”:“最近,我有一个小小的烦恼。我感觉自己不够漂亮,皮肤不够白、头发不够长,腰不够细。为什么别人天生长得好看呢……”

  读完以上内容,吴女士第一反应是眉头皱了一下,有点哭笑不得。其实,这已经不是孩子第一次表达这样的想法。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,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,孩子突然小心翼翼地问:“妈妈,我的鼻子是否很难看?”因为此阶段,孩子经常会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,家人也没太把孩子的话放在心里,只是随口安抚了几句。

  后来又有几次,孩子冷不丁冒出一两句,“我是否长得不够白”“脸不够好看”……每次,吴女士的态度都是以夸奖为主,但孩子并没有表现出多高兴。

  可能因为夸奖的内容过于空泛,孩子觉得没有正真获得实质性的帮助,也就没有再提相关话题,但在行为上,还是有了一些变化。以前上学都是吴女士拿什么,女儿穿什么。现在女儿突然对自己的打扮有了要求。

  不仅如此,女儿还会偷偷用吴女士的化妆品,并试穿成人的裙子、高跟鞋。老话说“爱美之心,人皆有之”,每一个人都会本能地想去追求美的事物,这原本无可厚非。吴女士一开始也是对孩子的变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直到这一回,女儿郑重其事地将困惑写进了作文里,这下引起了吴女士的重视。毕竟还是一名小学生,如此在乎“美”,甚至陷入了“容貌焦虑”,是不是过度成熟?影响学业怎么办?

  为此,吴女士和孩子进行了一次深入沟通。原来,班里同学之间比谁的腿长、谁的皮肤白、谁长得好看……这些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。女儿害怕被人嘲笑,尤其是听到其他人讨论相貌相关话题时就会产生焦虑,无限放大自己身上一些不够完美的地方。有些时候越想越自卑,甚至还会偷偷掉眼泪。但怎么样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审美观,依然是吴女士现在面临的最大难题。

  说起爱美这件事,王女士也有话要说。本以为小男孩“开窍晚”,不注重穿衣打扮,但曾经发生的一件事,彻底推翻了她之前的想法。

  一个周末,她带着六年级的儿子去理发店理发。当时,她没有特意询问儿子的意见,只是让理发师照常剪个清爽的小平头。没想到,只因发型出来的效果未达到预期,儿子回家后哭着“不想上学”。

  “这个发型太丑了,不能出去见人了!”儿子一边对着镜子拨弄头发,一边嘴巴嘟起来,一副很委屈的样子。王女士在一旁看着,又好气又好笑,好笑的是没想到孩子这么在乎自己的发型,好气的是他居然因为这个原因不想上学了。当天晚上,孩子还提出了要买假发,甚至开始上网搜索店铺信息。

  “他对自己的头发和发型很在意,每天洗头,使用的洗发水要有蓬松效果还能去头屑的。学习之余,他还会研究男明星的发型,看见喜欢的就会记下来,下次拿给理发师看。”王女士说,以前一般一个月去理发店一次,但为了理一个中意的头发,他可能会故意拖延一二周,等到头发足够长了再去修剪。为了配合发型,他还会有意识地要求买一些帅气的深色衣服搭配。好在,这一切也没有太影响学习生活,王女士也尽量满足孩子的心愿。

  “在我们看来,小男孩需要学什么穿搭呀,平时弄得干净一点、阳光一点就行了。但孩子逐渐有了自己的思想,我们也不能限制太多,只能适当调节。”王女士说。

  从自身上看,我们任何一个人都存在着“假想观众”的信念,相信自身时刻处于“聚光灯”之下,一言一行都受到他人的评价。而小学生的自我认知尚未稳定建立,对外界的评价极其敏感,因此可能会放大自己容貌的缺点,或对自己产生苛刻的要求。

  另外,网络文化的盛行,也对青少年的审美观带来了较大的影响。泛滥的信息、缺乏正确的价值判断,也会让慢慢的变多的青少年提前陷入“焦虑”之中。

  虽然小学生出现“容貌焦虑”的情况只是极少数,但家长对此也要引起足够重视。

  首先,家长要理解孩子的“爱美之心”。再小的孩子也有追求美的权利,而且青少年注重自己的仪表形象,说明其有自尊心,希望给他人留一个好印象。因此,家长切不可直接打击或否定孩子,让孩子误以为“注重外表是错误的行为”,这也会导致孩子正确价值观的偏离。

  其次,家长要营造安全宽容的家庭氛围,亲密信赖的亲子关系,多多肯定孩子的优点、长处,能在孩子失落自卑时给予其温暖和支持,帮助孩子客观看待自己,悦纳自己,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能力。

  再者,家长要引导孩子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精神世界的充盈和完善中去,发展自己的能力,完善自己的个性,在实践中体验成功,收获满足感、成就感,提升自信心。